中国病毒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病毒病杂志》(CN 11-5969/R, ISSN 2095-0136)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全球健康》、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病毒病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阵容,由8位院士和4位资深专家担顾问、名誉主编和主编,77位全国知名专家和9位外籍知名专家担任本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中国病毒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多次获得各项奖励。2018年本刊被评为“中国最美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本刊的“防治指南”及“手足口病专题”栏目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宣传作品”奖;2013年本刊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杂志还多次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及二等奖。2017、2018年本刊有3篇论文获“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奖。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国内外病毒病研究相关信息,普及病毒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病毒病防治意识,搭建病毒病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病毒病相关医务工作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病毒病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提高我国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如何提高医学研究论文的质量?

时间:2024-11-14 15:19:52

提高医学研究论文质量需要从多个关键方面着手,以下是详细阐述:

研究设计

合理选择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恰当选择研究类型。如探究病因或疾病发生机制时,前瞻性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可能更合适;评估治疗效果时,随机对照试验(RCT)是金标准,但也要考虑实际可行性和伦理因素,有时也可采用观察性研究如病例系列分析等。

确保样本代表性和充足性

精心确定样本纳入和排除标准,使样本能准确代表目标研究人群。同时,保证足够的样本量,以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

严谨的数据收集方法

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问卷调查,要进行预调查以优化问卷内容和结构;对于实验检测数据,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科学的数据分析策略

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依据数据类型(定量或定性)、分布特征(正态或非正态分布)以及研究设计类型进行选择。同时,正确解释统计结果,避免过度解读或误读。

论文撰写

清晰的结构与逻辑

遵循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推荐的结构,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逻辑连贯。

准确的语言表达

使用简洁、明了、专业的医学术语,避免使用模糊、歧义或口语化的词汇。语句结构完整、语法正确,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论文内容。

规范的引用与参考文献管理

严格遵循引用规范,准确标注引用文献的出处,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提供完整、准确的文献信息。引用高质量、相关度高的参考文献,以支持论文观点和研究成果。

其他方面

严格遵守伦理规范

在研究过程中,确保研究方案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如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避免任何可能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的行为。

反复修改与校对

完成初稿后,多次进行修改和校对,检查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逻辑性,以及格式、排版、图表等方面的规范性。可邀请同行专家或导师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关注学术前沿动态

持续跟踪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确保研究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在论文中充分体现对前人研究的了解和本研究与前沿的关系。

通过全面落实上述各个方面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医学研究论文的质量,使其在学术价值、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达到更高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医学科学发展和临床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