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毒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病毒病杂志》(CN 11-5969/R, ISSN 2095-0136)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全球健康》、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病毒病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阵容,由8位院士和4位资深专家担顾问、名誉主编和主编,77位全国知名专家和9位外籍知名专家担任本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中国病毒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多次获得各项奖励。2018年本刊被评为“中国最美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本刊的“防治指南”及“手足口病专题”栏目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宣传作品”奖;2013年本刊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杂志还多次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及二等奖。2017、2018年本刊有3篇论文获“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奖。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国内外病毒病研究相关信息,普及病毒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病毒病防治意识,搭建病毒病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病毒病相关医务工作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病毒病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提高我国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30天!科研新手如何蜕变成大佬的秘诀揭秘

时间:2024-12-18 16:55:51

在科研的道路上,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白成长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科研大佬,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无数次的试错、学习与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导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智慧的引路人,帮助学生规划科研生涯,关注国家战略,重视学术成果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导师会指导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科研生涯。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当既符合个人兴趣和专长,又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推动学科发展。此外,导师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如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以此拓宽视野、增进了解、促进合作。

导师会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寻求科技创新以增强国家竞争力。因此,作为科研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将自身的研究方向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支持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这就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导师还会强调学术成果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科研成果是衡量一个研究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则是保障这些成果不被他人非法使用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开展研究的同时,必须注重专利申请和技术秘密保护等工作,确保自己辛苦得来的劳动果实能够得到应有的法律认可和保护。

导师会教导学生如何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只有当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真正被市场接受并产生经济效益时,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创新。为此,导师通常会建议学生多与企业界沟通交流,了解市场需求;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如孵化器、加速器等),加速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遵循上述几点建议,相信每位有志于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年轻人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并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双重目标。正如程良伦教授所言:“我们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