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病毒病杂志》(CN 11-5969/R, ISSN 2095-0136)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全球健康》、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病毒病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阵容,由8位院士和4位资深专家担顾问、名誉主编和主编,77位全国知名专家和9位外籍知名专家担任本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中国病毒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多次获得各项奖励。2018年本刊被评为“中国最美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本刊的“防治指南”及“手足口病专题”栏目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宣传作品”奖;2013年本刊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杂志还多次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及二等奖。2017、2018年本刊有3篇论文获“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奖。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国内外病毒病研究相关信息,普及病毒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病毒病防治意识,搭建病毒病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病毒病相关医务工作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病毒病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提高我国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医务人员速看!发表科普文秘籍在此
时间:2025-04-28 16:09:02
在医疗领域,科普文章的发表对于传播专业知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掌握发表科普文章的技巧更是意义重大。以下这份攻略,将助力医务人员顺利发表科普文章。
选题:找准切入点,贴近大众需求
选题是科普文章成功的关键第一步。医务人员要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去思考,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比如,当下季节流感高发,“如何预防流感”就是一个热门且实用的选题。又或者,针对现代社会普遍的久坐办公现象,“办公室一族如何预防颈椎病”也能吸引大量读者。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选取具有专业性和新颖性的话题。例如,心内科医生可以写“高血压患者冬季注意事项”,既发挥专业优势,又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
内容撰写:专业与通俗的平衡
科普文章要在专业性和通俗性之间找到巧妙的平衡。一方面,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依据科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比如讲解某种疾病的治疗原理时,要引用权威的研究数据和诊疗规范。另一方面,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医学术语。如果必须使用专业词汇,要及时进行简单易懂的解释。例如,在介绍“胰岛素抵抗”时,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身体细胞对胰岛素这个‘钥匙’不太敏感,导致血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文章中还可以穿插实际案例,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比如讲述糖尿病饮食控制时,列举一些患者通过合理饮食改善病情的真实故事。
文章结构:清晰合理,逻辑连贯
一篇好的科普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开头要引人入胜,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健康现象或者提出一个常见的健康疑问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你是否经常感到疲劳却又找不到原因?这可能与你的生活习惯有关”。中间部分是核心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如先介绍问题的背景,再分析原因,最后给出解决方案。例如在讲解近视防控时,先说明近视的现状和危害,接着分析导致近视的因素,如用眼习惯、遗传因素等,最后详细阐述防控措施,如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增加户外活动等。结尾要总结全文,强化重点,或者给读者留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比如,“保护眼睛,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都拥有明亮的视界”。
投稿技巧:选择合适的平台
了解不同平台的特点和受众群体至关重要。医学专业杂志的科普栏目通常要求较高,适合深入、专业的科普文章。而一些知名的健康类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受众广泛,更注重文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投稿前,要仔细研究平台的投稿要求,包括文章格式、字数限制、引用规范等。有些平台可能还要求提供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此外,根据文章的主题和风格,选择与之匹配的平台,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
审核与修改:积极应对,精益求精
投稿后,可能会面临审核环节。如果文章没有被直接采用,不要气馁。认真阅读编辑的反馈意见,这些意见往往是提升文章质量的宝贵建议。可能存在内容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仔细修改文章,不断完善。有时候,可能需要多次修改才能达到发表标准。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能让文章更加优质。
医务人员发表科普文章,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履行社会责任。掌握这些攻略,相信大家都能在科普文章发表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为公众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