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病毒病杂志》(CN 11-5969/R, ISSN 2095-0136)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全球健康》、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病毒病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阵容,由8位院士和4位资深专家担顾问、名誉主编和主编,77位全国知名专家和9位外籍知名专家担任本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中国病毒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多次获得各项奖励。2018年本刊被评为“中国最美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本刊的“防治指南”及“手足口病专题”栏目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宣传作品”奖;2013年本刊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杂志还多次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及二等奖。2017、2018年本刊有3篇论文获“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奖。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国内外病毒病研究相关信息,普及病毒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病毒病防治意识,搭建病毒病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病毒病相关医务工作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病毒病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提高我国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科学应对夏季腹泻的三大策略
时间:2025-06-30 11:28:59
盛夏时节,高温潮湿的环境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急性感染性腹泻进入高发期。这种看似普通的病症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作为药师,我常遇到两类极端患者:一类是盲目使用抗生素的“经验派”,另一类则是完全拒绝用药的“自然疗法派”。这两种做法都可能延误病情,科学的应对策略需要建立在对疾病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上。
致病元凶的精准识别
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三大主要诱因中,细菌感染常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通过不洁饮食入侵肠道,典型表现为腹痛明显、粪便带有黏液或脓血。病毒性腹泻则多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发,以喷射状呕吐、水样便为特征,病程通常不超过72小时。这两种感染途径虽不同,但都可能造成肠道黏膜损伤,就像暴雨冲刷后的河堤,需要时间修复才能恢复屏障功能。
科学应对三步走
补液治疗如同修复溃堤后的水利系统,每24小时应补充相当于6-8瓶矿泉水的液体量(约2000-3000ml)。除白开水外,可自制含盐糖溶液:500ml温水加3g食盐和18g白糖,这种配比接近生理需要的渗透压,比单纯喝淡盐水更科学。饮食调理需遵循“淀粉护膜”原则,将大米炒至微黄后熬煮的焦米粥,其碳化颗粒能吸附肠道毒素,淀粉糊精层则像给肠道贴保护膜。药物选择需“对症下药”:蒙脱石散建议空腹服用形成保护层,微生态制剂则需饭后使用确保活菌定植,抗生素仅在确诊细菌感染后使用,滥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
特殊人群的防护盾
婴幼儿腹泻时,家长可将补液盐冻成冰棒缓解抗拒饮水问题。孕妇出现腹泻应避免擅自使用洛哌丁胺类药物,这类药物可能引发子宫收缩。老年患者需警惕“沉默性脱水”,观察舌面是否出现地图样纹路,指腹按压甲床后颜色恢复时间超过2秒都提示脱水可能。
预防措施的黄金法则
家庭厨房应执行“生熟双刀双板”制度,处理生肉的刀具若接触凉拌菜,相当于把百万级细菌直接送入口中。外出就餐时,用开水烫洗餐具虽不能彻底灭菌,但能减少60%以上表面微生物。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研究发现智能手机屏幕的细菌浓度可达马桶圈的7倍,餐前用酒精棉片擦拭手机,这个简单动作就能切断重要的传播途径。
当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尿量骤减等危险信号时,务必及时就医。记住,腹泻本质是身体的防御机制,如同消防喷淋系统在灭火,科学应对的核心是“疏而不堵”——在控制症状的同时,帮助机体完成这场自我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