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病毒病杂志》(CN 11-5969/R, ISSN 2095-0136)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全球健康》、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病毒病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阵容,由8位院士和4位资深专家担顾问、名誉主编和主编,77位全国知名专家和9位外籍知名专家担任本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中国病毒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多次获得各项奖励。2018年本刊被评为“中国最美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本刊的“防治指南”及“手足口病专题”栏目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宣传作品”奖;2013年本刊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杂志还多次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及二等奖。2017、2018年本刊有3篇论文获“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奖。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国内外病毒病研究相关信息,普及病毒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病毒病防治意识,搭建病毒病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病毒病相关医务工作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病毒病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提高我国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SCI写作技巧】图表五步设计法
时间:2025-07-08 17:35:51
在医学SCI论文中,图表不仅是数据的载体,更是科学叙事的视觉语言。针对癌症细胞代谢机制这一复杂主题,通过柱状图、折线图、热图的组合设计,可将代谢通路的动态变化、空间异质性及分子互作转化为直观的学术表达。以下是基于顶刊案例的5步设计方法论:
第一步:代谢通路的动态对比——柱状图与折线图的协同叙事
以TCA循环关键代谢物(如琥珀酸、2-羟基戊二酸)的浓度差异为例,柱状图横向对比突变型(如SDH/FH缺失)与野生型样本的代谢物丰度,纵轴标注毫摩尔浓度单位,通过误差线标注标准差(如MYC调控肿瘤中PG合成的可视化案例)。折线图则纵向展示代谢物随时间或干预措施的变化趋势,例如IDH1/2突变后2HG的累积曲线。二者叠加时,采用互补色区分静态对比与动态过程,避免图例冗余。
第二步:空间代谢异质性——热图的层次化编码
热图可揭示肿瘤组织内代谢物的区域分布差异。参考空间代谢组学研究,将质谱数据转化为颜色梯度(如深红代表高浓度琥珀酸),叠加组织切片轮廓,标注坏死核心区、侵袭前沿等关键区域。通过UMAP分析聚类代谢谱相似的亚区域,用虚线边界划分,辅以小提琴图展示各区域代谢物含量分布。此设计能直观呈现ACAD9调控亚油酸代谢时的空间偏好性。
第三步:分子互作网络的模块化热图
针对代谢酶与信号通路(如SDH复合物、ETC组装因子ACAD9)的共表达网络,采用对称热图展示相关系数矩阵。对角线分区标记代谢模块(如线粒体功能、脂代谢),用星号标注显著互作节点(p<0.01)。参考癌症代谢图谱(CAMP)的整合分析思路,在侧边栏添加通路注释条带,增强可读性。
第四步:多组学数据的视觉统合
当涉及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时,采用分面图设计:上方热图显示差异基因表达(如FH突变相关基因簇),下方对齐绘制代谢物热图,通过垂直连线标记调控关系。色标统一使用红-蓝渐变,但明度差异区分数据类型。这种布局在解析代谢物驱动肿瘤发生的机制时尤为有效。
第五步:期刊审美的细节把控
字体与线条:坐标轴用Arial 8pt无衬线字体,重要标签加粗;误差线宽度设为0.5pt,细于数据线(1pt)。
色系规范:避免纯色,采用Nature系列推荐的莫兰迪色调(如氧化应激相关数据用灰绿色,脂代谢用陶土棕)。
图标逻辑:在热图角落添加代谢通路简笔画(如TCA循环箭头流),与主图形成“宏观-微观”呼应。
通过这五步设计,图表不仅能满足Figure规范的技术要求,更能以数据可视化的叙事张力传递癌症代谢的深层机制。例如,内皮细胞与CTLs的免疫代谢交互,可通过分面热图+折线图组合,直观展示代谢微环境对肿瘤生长的双重调控。最终成果将兼具科学严谨性与期刊审美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