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病毒病杂志》(CN 11-5969/R, ISSN 2095-0136)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全球健康》、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病毒病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阵容,由8位院士和4位资深专家担顾问、名誉主编和主编,77位全国知名专家和9位外籍知名专家担任本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中国病毒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多次获得各项奖励。2018年本刊被评为“中国最美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本刊的“防治指南”及“手足口病专题”栏目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宣传作品”奖;2013年本刊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杂志还多次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及二等奖。2017、2018年本刊有3篇论文获“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奖。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国内外病毒病研究相关信息,普及病毒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病毒病防治意识,搭建病毒病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病毒病相关医务工作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病毒病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提高我国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椰子水:盛夏补水的电解质密钥
时间:2025-07-30 16:14:25
盛夏七月热浪翻涌,三伏天的阳光犹如持续工作的烤炉,将人体水分蒸发得格外迅速。此时若仅用普通白开水解渴,无异于给干涸的河道只注清水却忽略泥沙——我们的身体不仅需要水分子,更需要随汗液流失的电解质网络。
电解质:打开细胞之门的钥匙
人体细胞膜如同精密的安全门,钾、钠、镁等电解质正是开启这扇门的生物密钥。每250毫升椰子水中约含600毫克钾,相当于成年人日需量的13%,这些带电粒子能激活肌肉收缩信号,维持心脏规律跳动,其浓度堪比天然配比的生理盐水。当高温导致汗腺持续工作时,体内电解质浓度每下降1%,肌肉抽筋风险就会提升15%,这正是烈日下劳动者频发腿抽筋的根源。
椰子水三重渗透压优势
不同于纯净水单方向稀释血液浓度,椰子水的渗透压特性使其具备三重补水维度:钾离子像海绵般吸收细胞内水分,钠离子维持细胞外液平衡,镁元素则调节着300多种酶活性。实验数据显示,瑜伽训练后饮用椰子水的补水效率较普通矿泉水提升40%,这与其中每100毫升含250毫克钾的配比密切相关。这种天然配方的精妙之处,如同用植物自带的输液系统重建人体水循环。
运动场景的补水分水岭
对于办公室白领的轻量出汗,椰子水中钾钠比例(约4:1)恰好能补偿空调房隐性脱水。但马拉松选手每小时流失的钠可达800毫克,这种情况下需要专门的高钠运动饮料补足缺口。这种差异如同汽车燃料选择——通勤电动车与越野赛车对能源密度的需求截然不同。营养学家陈伟特别指出:椰子水更适合持续时间40分钟以内、心率维持在120次/分钟以下的运动场景。
多维营养素的协同效应
除了核心电解质,椰子水中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构建起抗氧化护城河。其中维生素B6作为辅酶,能将椰子水中天然糖分的代谢效率提升20%,这种生物协同作用好比给细胞充电时同步更新了操作系统。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细胞分裂素,这类植物激素具有抗衰老特性,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延长端粒长度的潜力。
饮用时机的黄金窗口
晨起空腹时饮用200毫升椰子水,其镁元素可激活休眠状态的肠道蠕动;午后三时搭配坚果饮用,其中的中链脂肪酸能形成持续4小时的能量缓释。需要警惕的是肾功能异常人群,其钾代谢能力仅为健康人群的30%,每日摄入量需控制在150毫升以内。选购时注意观察成分表,天然成熟的椰子水呈半透明乳白色,若呈现完全透明状可能经过过度过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