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毒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病毒病杂志》(CN 11-5969/R, ISSN 2095-0136)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全球健康》、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病毒病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阵容,由8位院士和4位资深专家担顾问、名誉主编和主编,77位全国知名专家和9位外籍知名专家担任本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中国病毒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多次获得各项奖励。2018年本刊被评为“中国最美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本刊的“防治指南”及“手足口病专题”栏目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宣传作品”奖;2013年本刊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杂志还多次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及二等奖。2017、2018年本刊有3篇论文获“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奖。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国内外病毒病研究相关信息,普及病毒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病毒病防治意识,搭建病毒病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病毒病相关医务工作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病毒病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提高我国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新型毒品伪装术:药片背后的致命陷阱

时间:2025-08-07 10:24:56

近年来,随着毒品犯罪手段的隐蔽化,一些不法分子将新型毒品伪装成"聪明药"“减肥药”"安眠药"在社交平台兜售。这种披着合法外衣的非法交易,实则是触犯刑法的贩毒行为。本文将揭开这类犯罪的面纱,帮助公众识别陷阱,远离毒品危害。

一、药片外衣下的毒品真相

2023年某地警方破获的案件中,所谓"提神醒脑片"实际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号称"无副作用减肥药"的检测出芬太尼类似物。这些化学合成物质会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轻则导致失眠焦虑,重则引发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就像给身体安装定时炸弹,表面短暂的"功效"背后是永久性的健康透支。

二、法律红线:你以为的"小生意"实为重罪

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需追究刑事责任。某大学生帮网友"代购"国外处方药,因其中含有管制成分,最终以贩毒罪被判刑七年。这就像替人保管装有违禁品的行李箱,即便不知情也需承担法律责任。

三、新型毒品的三大伪装术

1.网络暗语交易:用"奶茶"“邮票”"电子烟油"等代称在微信群传播

2.改变形态:将毒品压制成药片状或混入食品包装

3.虚假宣传:打着"草本提取""海外代购"旗号规避监管

这些手段如同变色龙适应环境,但改变不了其毒害本质。某省禁毒办检测发现,32%的所谓"网红提神产品"含有违禁成分。

四、识毒防毒的五把安全锁

1.正规渠道购药:认准国药准字批号与药店执业药师

2.警惕异常效果:宣称"立即见效""无依赖"的产品需谨慎

3.拒绝网络代购:跨境药品可能含有我国管制成分

4.查看产品检测:正规药品可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

5.及时举报线索:发现可疑情况拨打110或当地禁毒办电话

五、真实案例的沉重警示

杭州某白领长期服用"进口抗焦虑药"导致精神分裂;广州中学生误食含合成大麻素的"糖果"出现心脏骤停。这些悲剧如同在钢丝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据国家禁毒办统计,2022年医疗系统收治的"药物滥用"案例中,68%与伪装毒品有关。

毒品与药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其不可控的危害性。就像火种可以取暖也能引发山火,任何脱离医疗监管的精神活性物质都是对生命的漠视。当我们面对诱惑时,请记住:没有所谓的"安全毒品",只有百分百的危险骗局。守护健康人生,从认清每一片"药"的真实身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