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毒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病毒病杂志》(CN 11-5969/R, ISSN 2095-0136)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第一种专注于病毒病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为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英国《全球健康》、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等国内外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病毒病杂志》拥有强大的编委阵容,由8位院士和4位资深专家担顾问、名誉主编和主编,77位全国知名专家和9位外籍知名专家担任本刊常务编委和编委。

  《中国病毒病杂志》自创刊以来,多次获得各项奖励。2018年本刊被评为“中国最美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本刊的“防治指南”及“手足口病专题”栏目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宣传作品”奖;2013年本刊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杂志还多次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及二等奖。2017、2018年本刊有3篇论文获“中华医学百篇优秀论文”奖。

  本刊办刊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报道国内外病毒病研究相关信息,普及病毒病防治知识,提高民众病毒病防治意识,搭建病毒病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病毒病相关医务工作及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病毒病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提高我国病毒病防治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水中珍珠芡实:脾肾双补的千年智慧

时间:2025-08-15 11:57:18

在中医的智慧中,许多食材与药材的界限并不分明,芡实便是这样一种兼具美味与疗愈力的存在。这颗沉睡在池塘底的“水中珍珠”,以其甘涩平和之性,悄然滋养着现代人疲惫的脾肾。

健脾益肾:脾虚肾弱的双重守护者

芡实归脾、肾二经,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既能修复贫瘠的土壤(脾胃),又能浇灌深层的根系(肾脏)。对于长期腹泻、食欲不振的脾虚人群,芡实中的淀粉成分如同给肠道贴上一层保护膜,减轻刺激。搭配山药、莲子煮粥,便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健脾黄金三角”,尤其适合术后体弱者缓慢恢复消化功能。

而针对肾气不固导致的遗精、夜尿频多,芡实则像一道天然闸门。其固涩之力与金樱子配伍(如水陆二仙丹),能有效收敛肾精。现代研究更发现,芡实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可提升男性生殖功能,肾虚者用芡实与黑豆、核桃炖汤,相当于给肾脏穿上防锈铠甲。

固涩止带:女性湿重烦恼的天然调节剂

潮湿季节里,许多女性常被清稀白带困扰,这往往是脾肾两虚导致的水湿失控。芡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既能像吸水的海绵般收敛湿浊(通过黄柏等配伍),又能像暖炉般温煦脾肾阳气,从根源减少湿气产生。一碗芡实薏米红豆汤,便是南方梅雨季的食疗验方——薏米利湿、红豆活血,而芡实负责锁住营养不流失,三者协作如同给身体安装除湿循环系统。

养心安神:被忽视的睡眠调节潜力

虽然“养心安神”并非芡实最显赫的功效,但其富含的钙、磷等矿物质能稳定神经传导,像给大脑递送天然镇静剂。对于因脾胃虚弱间接导致的失眠(中医称“胃不和则卧不安”),用芡实与桂圆、红枣炖成甜羹,既能补益心脾,又能通过改善消化间接提升睡眠质量。日本学者还发现,芡实支链淀粉的缓释特性可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减少夜间觉醒。

食用禁忌:珍珠也有棱角

这颗“水中珍珠”并非人人适宜。其收敛之性对便秘者如同加重锁链,肝火旺盛者误食可能胸闷如堵。现代过敏研究更提示,芡实蛋白对部分人群可能引发荨麻疹,初次食用建议从10克以内开始。产后妇女需谨慎,固涩作用可能干扰恶露排出——这恰是中医“闭门留寇”理论的生动体现。

从李时珍笔下的“婴儿食之不老”到现代实验室验证的抗氧化数据,芡实用千年时光证明:真正的养生智慧,往往藏在最朴实的餐碗里。当清晨的芡实粥氤氲升起热气,我们喝下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剂温柔的身体哲学。